法治零距离讯 2023年9月6日16时许,长沙市岳麓区博才梅溪湖小学教师宋雨明在课后服务期间,因学生喧闹失控,将折断的三角尺砸向学生群体,意外击中前排 9 岁女孩刘某辰(化名晨晨)额头。这一暴力行为导致晨晨颅骨开放性骨折、硬脑膜破裂、颅内出血,经司法鉴定构成重伤二级、九级伤残。
事发后,晨晨经历 5 小时开颅手术,术后遗留睡眠障碍、记忆力衰退、情绪焦虑等不可逆后遗症,至今休学在家治疗。涉事教师宋雨明于当日被警方刑事拘留,学校党总支书记及涉事教师被停职处理。
二审宣判:法律严惩与争议焦点2025 年 4 月 10 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宋雨明故意伤害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刑事判决:宋雨明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终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
民事判决:学校已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并足额赔偿,驳回晨晨家属附带民事诉讼请求。
争议焦点:
伤情鉴定:宋雨明方曾申请重新鉴定,质疑伤情与三角尺击打关联性,但法院认定鉴定程序合法、结论科学。
量刑争议:公众对五年刑期是否 “过轻” 存在分歧。法律专家指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基准刑期为 3-10 年,宋雨明因自首情节获从轻处罚,判决符合司法实践。
民事赔偿:家属主张宋雨明应承担医疗费,但法院认为学校已履行赔偿义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仅支持直接物质损失。
家属与社会反响:伤痛远未终结
家属发声:晨晨母亲在庭审后表示,宋雨明在法庭上用 “凶狠眼神” 对视家属,引发其对后续安全的担忧。晨晨目前仍依赖药物入睡,出现器质性精神障碍,后续治疗费用高昂。
舆论热议:案件在社交媒体引发超 3 亿次阅读量,网友质疑 “教师暴力何时休”“五年刑期能否震慑同类行为”。部分法律人士建议完善教师心理健康筛查机制,明确教育惩戒红线。
教育整改:长沙市教育局已启动 “校园安全百日攻坚” 行动,要求全市学校完成教师心理健康评估、加装教室监控等措施。博才梅溪湖小学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校园安全评估。
法律启示:校园暴力零容忍本案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及 “从业禁止” 制度的典型案例,凸显教师暴力行为的严重后果:
法律严惩:宋雨明作为教师,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伤害,法院依法从严惩处,体现司法对校园暴力的零容忍。
学校责任:法院认定学校已履行赔偿义务,但专家建议建立更完善的校园安全预警机制,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社会反思:案件暴露教师心理健康支持体系薄弱、教育惩戒边界模糊等问题。有学者呼吁将教师暴力行为纳入 “从重处罚” 范畴,并建立全国教师从业禁止名单库。
案件后续:司法程序与社会救助
家属计划:晨晨母亲表示将继续申请再审,同时通过民事诉讼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社会援助:多家公益组织已联系晨晨家属,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干预。长沙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设立专项救助基金,支持受害学生后续治疗。
结语:这场由三角尺引发的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伤痛,更是对教育安全与司法公正的深刻叩问。二审判决虽为案件画上法律句号,但如何避免 “下一个晨晨” 的出现,仍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正如晨晨父亲所言:“法律可以判决罪行,但谁来修复孩子的未来?”(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