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零距离讯 5月13日下午,广东普宁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在大课间活动展示时,因高温导致塑胶地面温度过高,9名学生在进行平板支撑等动作时手部被烫伤。目前所有受伤学生已接受治疗并注射破伤风疫苗,家长情绪稳定,教育局已启动整改措施。
事件经过:高温操场上的意外
5月13日14:00
普宁市第三中学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展示活动,项目包括平板支撑、俯身登山跑等需肢体接触地面的动作。当日气温达29℃-31℃,塑胶操场表面温度远超气温。
14:00-15:00
学生在完成平板支撑时,手掌与高温地面接触,部分学生出现手部红肿、起泡。活动结束后,校方排查发现9名学生伤势较重,其中个别学生皮肤破损。
15:30
校医对伤口进行初步处理,随后联系普宁市华侨医院(距学校约100米)医生到校评估。9名学生被送往医院包扎,其中3人因破皮注射破伤风疫苗。
官方处置与学生现状
医疗救治
普宁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所有受伤学生经治疗后“无大碍”,医疗费用由学校承担。
医生建议:烫伤后需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破伤风疫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家校沟通
校方通过家长会及一对一沟通告知情况,家长对处理结果表示理解。
学校发布表扬信称学生“未退缩抱怨”,但该表述引发部分网友争议。
教育局回应与整改措施
普宁市教育局于5月15日召开紧急会议,公布调查结果:
活动时间安排不当:承认未充分考虑高温时段对活动安全的影响,承诺调整大课间时间至清晨或傍晚。
安全预案完善:要求全市学校开展户外活动前需评估天气条件,增设降温设备(如遮阳棚)。
持续跟进:教育局派专人到医院随访,确保学生康复,并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培训。
舆论争议:教育目标与学生健康如何平衡?
支持方:认为学生“能吃苦是好事”,表扬信体现意志力培养。
质疑方:
“高温天组织剧烈运动是否必要?”
“为何未提前测试地面温度?”
“表扬信是否忽视学生真实感受?”
法律视角:根据《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学校组织户外活动需保障学生安全,极端天气应启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