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重病老人银行取款时猝死引争议 家属质疑银行服务流程​ 来源:法治零距离 时间:2025-05-16 浏览:

  ​法治零距离讯 5月14日,湖南株洲一名62岁重病老人因需支取存款支付医药费,在中国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办理业务时不幸离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家属称老人因糖尿病并发症偏瘫多年,被银行要求“必须本人到场”,最终被迫用轮椅将其抬至银行,老人却在办理过程中突发心源性猝死。银行回应称已成立工作组配合调查,警方初步确认老人系突发疾病死亡。

  ​​事件经过:病重老人被抬至银行后猝死​​

  据家属彭先生(化名)描述,去世老人是其姑妈,因糖尿病引发偏瘫及截肢,近期因摔断腿住院治疗。家属计划转院时发现老人存于农行的5万元定期存款到期,需支取用于后续治疗。5月14日下午,家属携带存单及两人身份证前往银行,但因密码错误被要求“本人到场办理”。彭先生称,家属明确告知老人病情危重,但银行仍坚持要求老人亲临。

  家属最终用轮椅将昏迷中的老人推至银行,从下午4点持续办理至5点多。期间,老人因身体虚弱无法完成人脸识别,家属多次请求协助未果。随后,老人被移至银行门口透气,不久后医护人员确认其离世。彭先生表示,老人遗体直至当晚8点才被殡仪馆运走,而存款最终在老人去世后取出。

  ​​银行回应:已启动调查,否认强制要求到场​​

  中国农业银行株洲分行于5月15日回应称,经初步调查,老人当天由家属推至银行时已处于昏迷状态,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并建议将钱款直接汇至医院或由家属留一人办理,但遭拒绝。银行强调“未要求病人到场”,并称家属未提前告知病情,也未申请上门服务。

  针对家属质疑的“未提供人性化服务”,银行表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配合警方调查,并对老人离世表示哀悼。株洲市公安局石峰分局证实,经法医鉴定,老人系突发疾病死亡,具体案情仍在调查中。

  ​​争议焦点:人性化服务与流程合规性​​

  ​​取款规则争议​​

  根据银行规定,柜台取款超过5万元需本人到场,特殊情况可申请上门服务或委托代办。但家属称,老人因健康状况无法到场,且家属未被告知可预约上门服务。银行回应称,若家属提前说明情况,可启动特殊流程或汇款至医院账户。

  ​​责任归属分歧​​

  家属质疑银行未尽到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义务,甚至指责银行“变相强迫”病患到场。银行则强调流程合规,并称家属未主动沟通病情,导致处置延误。

  ​​社会舆论反应​​

  网友对银行服务僵化批评较多,认为“存款易取款难”现象普遍,尤其对重病群体缺乏人性化措施。法律界人士指出,银行应平衡风险管控与服务需求,完善特殊客户应急机制。

  ​​延伸背景:已故亲属取款难题频发​​

  近年来,亲属因取款流程复杂引发的纠纷屡见报端。例如,北京一女子需起诉年迈奶奶才能取出父亲遗产,江苏男子因无法提供公证材料被拒取亡父存款。此类事件暴露了银行在继承业务中对材料证明的严苛要求,以及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的缺失。

  ​​最新进展​​

  截至5月16日,家属已与银行协商善后事宜,但双方对事件责任认定仍存分歧。公众呼吁监管部门介入,推动金融机构优化特殊客户服务体系,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本文综合自@现代快报、极目新闻、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