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零距离讯 4月19日凌晨,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古浪新苑小区发生一起因电瓶车楼道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导致一对五楼老夫妻逃生时被大面积烧伤,生命垂危。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小区充电设施充足且空位率高,但居民仍因 "图方便" 选择违规充电,暴露出安全意识薄弱与管理漏洞。
火情直击:楼道充电引发 "致命火链"4 月 19 日凌晨 2 时 48 分,古浪新苑 224 号楼一楼楼梯间两辆电动自行车突然起火。火势在 3 分钟内从一楼蔓延至六楼,楼道内瞬间被高温毒烟笼罩。住在五楼的 67 岁老夫妻试图逃生时,在二楼楼梯间被困,最终翻窗至室外平台躲避,被消防救援人员紧急救下。两人烧伤面积分别达 84% 和 91%,目前正在瑞金医院接受抢救,每日治疗费用超 1 万元且无法使用医保。
现场惨状:
一楼楼梯间墙面被熏黑,电表箱及导线烧毁,两辆电动车仅剩骨架残骸。
整栋楼 6 层住户的大门、楼梯扶手均被浓烟熏黑,部分居民因 "门缝渗烟、门板滚烫" 选择居家固守待援,幸免于难。
原因调查:充电设施充足为何仍违规?经消防部门初步调查,火灾系一楼业主违规在楼道充电引发,具体起火点为电动车电池箱。记者实地探访发现:
充电设施充足:小区共有 8 个非机动车车棚(7 个地下、1 个地面),失火楼栋附近 2 个车棚内有 100 余个充电空位,月租 12 元,刷卡进入且配备监控。
居民习惯成隐患:部分居民认为地下车棚 "步行距离远"" 光线昏暗 ""上下楼不便",宁愿冒险在楼道充电。楼内仍可见飞线充电的插线板,甚至起火楼栋门口仍有居民停放电动车。
物业监管存漏洞:物业虽在车棚张贴 "禁止楼道充电" 警示,但日常巡查频次不足,对违规行为仅劝阻未强制制止。消防部门曾多次约谈物业,但整改效果有限。
后续处置:百万医疗费谁来担?
医疗救助:属地桃浦镇政府已启动临时救助机制,社区发起捐款倡议,居民累计捐款超 10 万元。伤者家属通过水滴筹平台筹款,目标 100 万元,目前已筹得 30 余万元。
法律追责:
业主责任:若最终认定火灾由一楼业主违规充电引发,其可能构成失火罪,面临 3 年以上有期徒刑,并需承担医疗赔偿。
物业责任:物业未履行《上海市消防条例》规定的巡查义务,可能承担部分民事赔偿责任。
厂家责任:若起火原因为电池质量问题,生产商和销售商需承担连带责任。
全区整治:桃浦镇即日起开展 "飞线充电" 专项整治,计划新增 500 个智能充电桩,并试点 "换电柜" 模式,通过 "以换代充" 降低火灾风险。
背景透视:上海电瓶车火灾防控困局
法规落地难:《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禁止楼道充电,但 2024 年上海仍发生类似火灾 127 起,占全市火灾总数的 18%。
设施利用率低:全市已建成 1.1 万个智能充电桩,但部分小区因位置偏远、收费不合理,导致居民 "宁用飞线不用桩"。
技术隐患:实验显示,电动自行车燃烧 79 秒时,二楼烟气温度可达 126.7℃,348 秒后升至 658.8℃,远超人体耐受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