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险陷游戏皮肤诈骗陷阱 张家港塘桥警方筑牢未成年人反诈防线 来源:法治零距离 时间:2025-05-09 浏览:

  法治零距离讯   近日,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塘桥派出所上演了一幕 “教科书式” 反诈教育。陈女士带着险些落入诈骗陷阱的儿子小陈前来接受反诈知识普及,所幸发现及时,未造成经济损失。此次事件再次敲响未成年人防诈警钟,也展现出当地警方在筑牢未成年人反诈防线方面的积极作为。​

  事情源于不久前,热衷网络游戏的小陈在家玩游戏时,意外点进一个抽签活动,“幸运” 抽中梦寐以求的稀有游戏皮肤。兴奋的他立即点开链接登记领取,然而操作过程中,页面突然弹出 “未成年人违规操作,账号将被冻结,需配合激活解冻,否则追究监护人责任” 的警告。担心被父母责备的小陈,为掩盖 “失误”,编造理由向母亲借手机,并按链接提示下载多款软件。​

  小陈的异常举动引起陈女士警觉,在母亲反复追问下,真相浮出水面。意识到孩子可能遭遇诈骗,陈女士迅速带着小陈前往塘桥派出所求证。民警一眼识破这是典型的游戏皮肤诈骗陷阱,随即为小陈详细讲解反诈知识,帮助其认清诈骗套路。​

  随着互联网普及,未成年群体已深度融入网络生活,但其社会认知不足、经验欠缺,在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时往往缺乏辨别与自我保护能力。不法分子紧盯这一群体,以免费送游戏装备、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网络游戏产品交易等为诱饵,吸引 “游戏族”;以售卖周边产品为噱头,吸引 “追星族”;以刷单返利为幌子,吸引 “缺钱族”。他们通过收取激活费、认证费等诱导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转账,甚至冒充公检法人员进行威吓,利用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敬畏和对家人的担忧,迫使其转账 “自证清白”。​

  对此,塘桥派出所民警钱泓吉提出针对性建议。家庭层面,家长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监督,了解其网络社交、购物、转账等动态,及时干预异常行为,普及防骗知识;同时妥善保管电子设备及支付密码,防止未成年人误触造成损失。校园层面,学校应将网络安全知识纳入教学体系,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反诈课堂,帮助学生掌握防诈技巧,并建立家校警联动预警机制,设立举报热线,鼓励师生及时反馈可疑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塘桥派出所近年来积极构建 “家、校、社会、公安” 四位一体责任体系,联合政府部门、村(社区)、志愿者协会等多方力量,打造集防范宣传、心理疏导、法律救济于一体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体系,为辖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反诈保护。(来源: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