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预付式消费行业监管难问题,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沙头社区积极探索预付式消费治理新模式,本着“预则立、立则行、行则快,快则达”的原则,以“1+1+N”工作法为抓手打造“预安宁”预付式消费品牌,通过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孵化培育优质商户、增强消费者预警意识等途径减少“预付费”消费的安全隐患,全力保障预付消费安全、守护万家安宁。
预付费消费座谈会(通讯员供图)
聚焦“预”字,落实落细“1+1+N”工作法
一是以“一个会议机制”强化商场监管义务。在每月的第一周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辖区七大商事主体物业管理方召开经济情况自查会议,收集所属商圈内商铺租金缴纳、水电使用等情况。截至目前,共召开了14次会议。二是以“一个摸排机制”精准研判风险隐患。社区党委每月组织社区巡整队员、辖区党员、志愿者、物业管理人员等通过“结对子”的方式,深入辖区开展商事主体“预缴费”商户风险隐患专项排查行动,现场了解商家的经营情况。三是对“N种预警来源”分级分类处置。构建“欠薪预警”“欠租预警”“消费者预警”“其他预警”四类风险研判分析模型,并建立“黄、橙、红”三色分级预警模式,实时掌握辖区预付式消费风险点位和风险群体,有效防范化解预付式消费领域风险。
聚焦“安”字,扎紧扎牢预付式消费“安全阀”
一是探索消费合同规范化路径。通过座谈会的形式邀请预付式消费商家就《深圳经济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有关消费合同的条款内容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规范预付式消费合同条款设定,最大程度保障消费者权益。二是实现“两码”全覆盖。在辖区深入推广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的预付式商家信息查询平台“预付码上查”以及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消费维权公共服务平台二维码,引导消费者在充值消费前核查商家信息,避免“踩雷”。三是构建“1+10+N”联系服务群众网(“1”指的是一线工作人员;“10”指10名微网格小管家;“N”是指小管家的N个关系网以及N种信息来源),以此编织了一张“一人联十人、十人联N户”的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延伸信息收集工作触角。
聚焦“宁”字,筑牢筑稳预付式消费“安宁圈”
一是强化事前监督。在商户进行装修工程报备时,组织社区党委同商户负责人进行面谈,详细了解其股东构成、公司规模、运转模式等基本信息并对其进行信用监管的法规文件宣传和诚信教育。二是加强经营风险提示。如商家出现拖欠租金、拖欠薪资等经营异常情况,则由社区联合商事主体物业第一时间张贴温馨告示进行风险提示,全力为消费者做好风险规避。三是强化预付式经营教育引导。结合“民生微实事”项目开展预付式消费领域的宣传工作,从数字人民币知识宣讲、风险提示投放、消费者救济提升等多个方面,持续加强消费安全警示和教育。
预付式消费宣传活动(通讯员供图)
据了解,2024年11月份最新摸排存在“预缴费”行为的商户同比减少19%,缴费人数(消费者)同比减少37%。截至目前,今年总受理预付式矛盾纠纷61起,同比减少68%。
宝安区沙井街道探索预缴费行业“1+1+N”监管模式,获评2023年度深圳基层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典型案例。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沙头社区消费者权益服务站,被评为2023年度深圳市宝安区消费维权突出贡献单位。
社区党委通过从社区、商户、用户等多个“端口”发力,打造了“预安宁”预付式消费品牌,有效帮助经营主体提升信用意识,最大程度减少经济受损人群(商家、员工、消费者),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和一流活跃的营商环境。(供稿单位: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政法委员会)
上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