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刺鼻废气肆虐七八年 居民维权遭施压 官方介入调查 来源:法治零距离 时间:2025-05-08 浏览:

  法治零距离讯    近日,湖北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居民反映,当地一工厂长期排放刺鼻废气,导致居民夜间被臭醒,多次投诉无果。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居民因在社交媒体发布污染视频,遭不明身份人员上门施压,要求删除视频并警告 “涉嫌违法”。目前,浠水县生态环境局已介入调查,当地政府承诺将彻查企业排污问题。

  污染现状:废气笼罩村庄,居民健康受威胁据巴河镇七铺村、团山村等周边居民描述,涉事工厂位于巴河镇工业园区,主要从事陶瓷生产及木材加工。自 2018 年投产以来,工厂夜间频繁排放刺激性废气,气味类似 “烧焦塑料混合氨水”,居民家中门窗紧闭仍无法隔绝。

  健康隐患凸显

  居民陈女士表示:“我丈夫患有哮喘,每到夜间废气排放时就呼吸困难,孩子经常咳嗽。”

  多名村民反映,近年周边患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的人数显著增加。尽管环保部门曾检测废气 “达标”,但居民质疑检测时间与实际排污时段不符。

  投诉历程艰辛

  居民通过 12345 热线、生态环境部门信访等渠道投诉超百次,但问题始终未根治。2023 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居民再次举报,工厂短暂停产整改后恢复生产,废气污染依旧。

  维权困境:政企关系成整改阻力?据网友透露,涉事工厂为浠水县重点扶持企业,享受贷款贴息、技改补贴等政策支持。2024 年浠水县出台的《支持新型工业化八条措施》明确提出,对规上工业企业新增贷款给予 50% 贴息,最高 100 万元,并对技改项目按投资额给予 5%-15% 补贴。这一政策背景引发居民质疑:政府是否因扶持企业而放松环保监管?

  整改不力的背后

  居民提供的监测报告显示,工厂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多次接近排放标准上限,但始终未超标。环保部门以 “未发现违法排放” 为由,未对企业实施停产整治。

  业内人士指出,陶瓷行业废气治理成本较高,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选择性开启废气处理设施,导致夜间排污问题突出。

  舆论施压:居民视频被删,疑似遭遇威胁5 月 3 日,七铺村居民王某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工厂夜间排污视频,播放量超 10 万次。次日,多名自称 “企业工作人员” 的男子上门,要求王某删除视频,称 “发布不实信息涉嫌造谣”,并暗示 “影响企业生产将追究法律责任”。王某称:“他们没穿制服,也没出示证件,但知道我家地址和孩子学校,这让我很害怕。”

  法律边界争议

  湖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分析,居民发布真实污染视频属于行使监督权,若企业以 “舆论影响” 为由施压,可能涉嫌侵犯公民言论自由。若存在威胁行为,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追究责任。

  浠水县公安局回应称,已接到居民报警,正核实涉事人员身份及行为性质。

  官方行动:联合调查组进驻,全面排查隐患针对居民诉求,浠水县政府已采取以下措施:

  成立专项调查组:由县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涉事企业开展全天候监测,重点核查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及夜间排污行为。

  启动区域环境整治:即日起对巴河镇工业园区开展拉网式环保检查,重点整治 VOCs 排放、固废处置等问题,对违规企业依法采取限产、停产措施。

  畅通投诉渠道:开通 “巴河镇废气污染专项举报热线”,鼓励居民提供线索,并承诺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

  回应居民质疑

  浠水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某表示:“我们已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企业开展连续 72 小时监测,结果将向社会公开。若发现违法排污,将依法顶格处罚。”

  针对政企关系争议,李某强调:“环保执法不受企业性质影响,任何企业违法都将一视同仁。”

  专家警示:长期暴露危害深远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胡建林指出,陶瓷行业废气中含苯、甲苯等有毒物质,长期暴露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他建议:

  技术升级:企业应采用 “沸石转轮 + 催化燃烧” 等先进治理技术,提升废气处理效率。

  公众参与:环保部门应定期公开监测数据,并组织居民代表参观企业治污设施,增强透明度。

  健康筛查:政府应为受影响居民提供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风险。

  法律路径:居民可主张环境侵权责任根据《民法典》第 1232 条,企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居民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行政投诉:向生态环境部门举报企业违法排污,要求责令整改并处罚款。

  民事诉讼:联合受影响居民提起环境侵权诉讼,要求企业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公益诉讼:支持检察机关或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追究企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截至发稿,联合调查组仍在对涉事企业开展调查,监测结果及整改方案预计于 5 月 15 日前公布。浠水县政府表示,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全面梳理工业园区环保隐患,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本文信息来源:今视频长天新闻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