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靠前监督,以压责督责促进担责履责。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会同职能部门对某智能制造公司相关工作开展监督检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依托东北抗联烈士纪念场馆,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一地一品”阵地。图为该市党员干部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
法治零距离讯哈尔滨纪检监察机关立足东北振兴战略定位,以 “刚柔并济” 为核心策略,通过纪律教育、约束与保障 “三位一体” 机制,构建干部担当作为的长效生态。以下是优化后的内容呈现:
一、纪律教育:从 “大水漫灌” 到 “精准滴灌”哈尔滨创新实施 “三全” 教育体系,推动纪律教育融入干部成长全周期。
全链条覆盖: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纳入党校主体班次必修课,建立 “入职宣誓学纪、任职谈话明纪、离职审计查纪” 的全周期教育机制。2024 年累计开展专题培训 320 场次,覆盖党员干部 2.1 万人次。
分层级施教:针对 “一把手” 实施 “廉政画像” 工程,建立 “政治素质 + 履职风险” 双评估体系;对年轻干部开展 “青廉工程”,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推演等方式强化纪法意识。
多维度渗透:打造 “抗联精神 + 廉洁文化” 教育矩阵,建设 12 个主题教育基地,推出《缺失的敬畏》等 3 部警示教育片,形成 “基地沉浸式体验 + 案例深度剖析 + 家风传承教育” 的立体模式。
二、纪律约束:从 “单兵作战” 到 “系统施治”构建 “监督 - 整改 - 治理” 闭环机制,实现监督效能最大化。
政治监督精准化:围绕冰雪经济、先进制造等战略任务,建立 “20 项重点监督清单”,运用大数据监督平台开展 “智慧巡检”,2024 年发现并整改政策落实偏差问题 117 个。
日常监督立体化:创新 “室组地” 联动机制,在春季项目开复工期间开展 “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发现隐患问题 38 个;针对国企腐败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 27 份,推动完善制度 15 项。
案件查办震慑化:保持高压态势,2023 年以来查处处级以上干部 32 人,典型案例包括某国企原总经理违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案,通过 “查案 - 剖析 - 整改” 闭环,挽回经济损失 1.2 亿元。
三、纪律保障:从 “有错必究” 到 “容错纠错”实施 “激励 + 护航” 双轮驱动,营造 “干部敢为” 的良好生态。
容错机制具体化:出台《重点项目建设容错纠错细则》,明确 7 类容错情形,建立 “决策留痕 + 风险评估 + 结果倒查” 机制。2024 年对 8 个重点项目启动容错程序,为 12 名干部免予追责。
澄清正名制度化:构建 “诬告查处 + 公开澄清” 联动机制,2023 年以来查处诬告陷害案件 22 起,为 435 名干部澄清正名。典型案例包括某街道干部被诬告贪污案,通过召开澄清会恢复名誉,该干部后续获评 “担当作为标兵”。
问责精准化:制定《防止问责泛化实施办法》,建立 “三查三看” 审核机制(查动机、查程序、查后果,看政策界限、看客观条件、看整改成效),2024 年核减不当问责事项 15 件。
四、成效与启示通过 “刚柔并济” 策略,哈尔滨干部队伍呈现 “三升三降” 态势:
担当指数上升:2024 年重点项目开工率同比提升 18%,科技创新投入增长 23%。
信访举报下降:涉及诬告陷害的信访量同比下降 41%,澄清正名干部后续提拔使用率达 68%。
群众满意度上升: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达 92.3%,企业投诉率下降 27%。
这一实践证明,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把握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的辩证关系,既用纪律 “戒尺” 划出底线,又以容错 “盾牌” 激励担当,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提供坚强保障。(来源:哈尔滨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