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载为逝者言 海门法医季斌以“柳叶刀”守护正义 来源:法治零距离 时间:2025-04-08 浏览:

  法治零距离讯   在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法医季斌的勘查箱始终整装待发。34年间,他检验尸体3000余具,勘验人体损伤5000余人次,参与6000余起案件现场勘查,直接锁定2000余起案件真相,用一把柳叶刀破解生死谜题,以专业与坚守为“无声者”发声。这位曾获三次县级嘉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老法医,用半生时光诠释了“为逝者言,为生者权”的职业信仰。

法医季斌在查找资料

       从临床医学生到“尸语者”:一场初心与使命的对话

  1991年,刚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季斌,带着对《法医学》的好奇踏入警队,成为当年毕业生中唯一选择法医职业的“特例”。然而,首次现场勘查便给了他沉重一击——两名被残忍杀害后埋入水泥地的受害人尸体已高度腐烂,闷热天气下发酵的气味让这位新手法医眩晕不止。完成解剖后,他大病一场,输液时仍被“一塌糊涂的尸体”画面反复冲击。“那时我突然明白,法医的使命不是满足好奇,而是替逝者讲话。”季斌回忆道。

在现场挖掘尸体

  正是这次震撼,让一颗“为逝者言”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从深夜荒郊的分尸案现场到跨城追凶的DNA比对,从盛夏高温下与蛆虫“赛跑”推断死亡时间,到寒冬腊月解剖冻僵的尸体寻找皮下出血痕迹,季斌用34年如一日的冷静与专注,将“直面死亡”的恐惧转化为“追寻真相”的执着。

       “为逝者言”:破解3000余具尸体背后的真相

  2002年的一起案件至今让季斌刻骨铭心。海门区正余镇一位高龄老人死亡,现场无搏斗痕迹,初检被认定为自然死亡。但季斌反复勘查后发现:死者口腔含血、眼角出血、头部损伤……他力排众议,坚持“这是一起强奸杀人案”。彼时DNA技术尚未普及,他带着团队筛查上百名可疑男性,半年后终于锁定真凶。“受害者用伤痕向我‘诉说’遭遇,我怎能辜负?”季斌的坚持,让冤屈得以昭雪。

季斌在案发现场查找证据

  在季斌的职业生涯中,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他曾为一起分尸案连续三天三夜打捞尸块,从腐败组织中发现关键生物证据;也曾因解剖时被刀划伤手,冒着感染风险完成检验。“死亡时间推断要看胃内容物消化程度,损伤鉴定要细到神经血管走向,每一个细节都是逝者的‘语言’。”这位“尸语者”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昆虫学、病理学、影像学等多领域知识——他深知,唯有不断拓宽认知边界,才能更精准地破译生死密码。

季斌通过显微镜分析物证

       薪火相传:将真相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代

  如今,58岁的季斌多了另一重身份——青年法医的“引路人”。面对越来越多投身行业的年轻人,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传授经验:“夏季尸体损伤易被误判为生前伤,必须结合环境综合分析”“蛆虫长度与形态是推断死亡时间的重要依据”“接待家属既要专业严谨,也要有温度”……在他看来,法医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与强大的心理素质,更需心怀对生命的敬畏。

季斌向年轻民警传授经验

季斌向年轻民警传授经验

  “有人问我,天天面对死亡是否觉得压抑?我说,当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真相大白,那一刻的成就感无可替代。”季斌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字——“生死之证”,这是他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注解。三十四载春秋,3000余次与死亡的对话,这位老法医仍在用柳叶刀书写正义,让沉默的真相穿透时光,照亮人间公道。(来源:南通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