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在建工地火灾 7 人被行拘 消防部门警示动火作业 "五必须五严禁" 来源:法治零距离 时间:2025-04-27 浏览:

  法治零距离讯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一在建工地发生屋顶火灾,因施工人员违规动火作业引发火情。经消防部门全力扑救,过火面积约 10 平方米未造成人员伤亡,但 7 名涉事人员因作业失职被依法行政拘留,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同步被追责。

起火现场

  一、焊渣引燃保温材料 午休期间突发火情​

  当日 11 时许,海淀区某在建项目 27 号楼屋顶突发黑烟。据现场看护人员李某回忆:"我们 11 点 10 分去食堂用餐时发现东侧屋顶冒烟,带着灭火器上楼扑救,发现火势已蔓延至防水油毡,根本控制不住。"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调派 3 个消防救援站、12 辆消防车赶赴现场,11 时 40 分明火被完全扑灭。​

  消防部门勘查显示,起火点位于楼顶东南侧焊接作业区域,高温焊渣通过防水层漏洞掉落,引燃下方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当事电焊工丁某承认:"最后一个焊接点位发现防水材料有破损,但想着短暂离开用餐,就没及时修补,没想到焊渣残留引发燃烧。"​

  二、审批齐全仍酿事故 三重失职暴露管理漏洞​

  调查发现,涉事工地当日 3 处动火作业均完成审批备案,但存在系统性安全隐患: 防护措施缺失:未对防水破损区域采取防火封堵,仅使用自制接火斗和防火布简易防护; 监护责任落空:专职看火人未履行全程监护职责,与施工人员同步离岗用餐,错失初期灭火时机; 应急处置滞后:现场人员未第一时间切断电源气源,初期灭火行动因器材不足和火势蔓延被迫放弃。​

  "审批通过不代表安全无忧,每个环节的细微疏忽都可能引发灾难。" 海淀区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指出,此次事故暴露出企业 "重审批轻落实" 的普遍问题。​

  三、7 名人员被行拘 多方责任主体同步追责​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 7 名涉事人员(含电焊工 2 名、现场看护 3 名、项目管理人员 2 名)依法采取行政拘留措施。住建部门同步启动问责:​

  建设方、施工方、分包单位因安全管理不到位,面临 20-50 万元罚款;​

  监理单位因未履行现场监督职责,被移送住建部门纳入信用惩戒;​

  项目负责人和安全总监被暂扣安全生产考核证书,暂停从业资格。​

  四、消防部门详解动火作业规范 发布 "五必须五严禁三确认" 标准​

  针对施工旺季火灾风险,海淀区消防救援支队特别发布动火作业全流程规范:​

  动火前 "五必须"​

  必须严格审批:提前 48 小时向建设、监理单位报备,未经许可严禁作业​

  必须彻底清场:清除动火点周边 10 米内易燃物,无法清除的设置防火隔离带​

  必须配备器材:每 50 平方米作业区配备 2 具以上灭火器及消防水桶​

  必须安全交底:作业人员需掌握 "焊渣飞溅半径"" 材料燃点 " 等专业知识​

  必须专人监护:看火人需持培训合格证书,与动火作业人员 "同进同出"​

  动火中 "五严禁"​

  严禁无证操作(特种作业人员需持应急管理部颁发的焊工证)​

  严禁交叉作业(禁止与防水施工、油漆喷涂等同步进行)​

  严禁冒险作业(5 级以上大风、高温橙色预警时必须停工)​

  严禁擅自改方案(不得变更作业时间、范围及防护措施)​

  严禁脱岗离人(动火期间看火人必须在 3 米内实时监控)​

  动火后 "三确认"​

  确认火种熄灭:使用测温仪检查焊渣温度低于 60℃​

  确认现场清理:移除焊条头、废布料等所有可燃物​

  确认设备断电:关闭氧气瓶、电焊机等电源气源阀门​

  "此次事故万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给整个建筑行业敲响了警钟。"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强调,随着夏季高温到来,全市将开展为期 3 个月的动火作业专项整治,重点打击 "审批后放松管理"" 监护人员形同虚设 " 等违规行为。​

  截至发稿,涉事项目已全面停工整改,海淀区住建部门正组织全区在建工地开展动火作业安全培训。消防部门提醒:任何施工环节都需严守安全规范,切勿因 "怕麻烦"" 赶工期 " 埋下事故隐患。